发布日期:2020-08-31 来源:新京报
新京报讯 在妈妈的呵护下长大,是每一个孤儿最暖的梦,然而对于中国SOS儿童村协会的孤儿们来说,“拥有母爱”这将不是一个奢望。近日,新京报小记者探访位于北京市的中国SOS儿童村协会,据协会外联合作部主管杨宁介绍,这里每6至8名儿童都会和一位“妈妈”组建家庭,以获得和寻常家庭一样的爱和温暖,“让孩子们在爱中长大”。
给孩子们一个家庭 在爱中成长
“ SOS并不是 ‘求救呼叫’,而是拉丁语Societas Socialis的缩写,意思是 ‘社区回归社区’,因为SOS儿童村里的孩子们来自不同的社区,共同生活在一起,等到孩子们长大成人了,获得独立生活的能立,又会回到不同的社区。” 据杨宁介绍,与常规的儿童福利机构不同,儿童村收养的孩子多数是父母双亡、身体健康的儿童,他们并非弃婴,原生家庭尚有亲人在世,但监护人生活清贫,自身无法为孩子提供正常家庭能给予的很多基本需求。而儿童村的建立旨在让每个这样的孩子都能拥有一个家,在充满爱、尊重与安全感的环境下成长。
儿童村采用家庭抚育模式,每个村有12-18个家庭,每个家庭由“妈妈”和6-8名儿童组成。这里的“妈妈”虽然是一个工作岗位,但她们与儿童生活在一起,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和学习,给予他们家庭般的鼓励与支持。孩子们也可以正常地进入公立学校读书。
杨宁介绍,妈妈们在加入儿童村以前,曾工作在各行各业,并均具备和儿童相处的经验。“妈妈们工作很辛苦,有些孩子7、8岁入村时甚至都没上过学,妈妈们会给他们辅导。有一个妈妈每天晚上辅导到12点,半个学期后,孩子英语考了100分。”杨宁说。
“那父亲在哪里呢?”面对小记者的问题,杨宁解释说,儿童村本身便是起到了父亲的角色。比如每个村里有15名工作人员,为孩子提供安稳的后勤保障;儿童村提供住房和资金,协调孩子入学、去兴趣班、就业等事项,给予孩子安全感。
注重亲情联结 对社会开放互通
杨宁介绍,在儿童村,不同年龄段、来自不同地方的孤儿组成一家人,彼此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也会像亲人一样生活在一起,大的带小的,以及树立榜样。在寒暑假,孩子也会回到家乡,和自己的亲人生活一段时间,既能学会珍惜在儿童村的生活,也维系了和原生家庭的情感。
新京报小记者注意到,与福利院机构不同,儿童村并非封闭的社区,而是开放的村落。儿童村中设有幼儿园,不仅供自己使用,也向周边社区的适龄儿童开放,加强孩子的社区融入。这里也有社交中心,为孩子提供兴趣班、培训补习以及与外界交流的场所,满足孩子个性化发展的需求。同时,儿童村的活动中心还会面向来探访的客人,组织集体活动,鼓励孩子们参与,以便未来可以无障碍地融入社会。
“进入到儿童村的孤儿无疑是非常幸运的,孩子们也非常珍惜自己的学习机会。”杨宁介绍,自2011年起,儿童村连续七年高考升学率达100%。截至2019年底,共培育了244多名本科生、46名研究生,16名如愿就读海外大学。走出儿童村的孩子也很优秀,有学商的、学医的、学音乐的、做翻译的,还有小老板。杨宁说,烟台村还出了一名抗洪战士,获得了三等功。多数孩子在18岁之前都能掌握一门技术,靠自己可以找到一份工作,能够独立生活。春节期间,这些成年后走出儿童村的孩子、助养人、儿童村的妈妈也都会聚到一起吃年夜饭,“他们是一生的家人”。
解决“事实孤儿”困境 望得到社会关注
根据2019年民政部发布的数据,中国目前孤儿人数为34.3万。在我国,父母双亡的孤儿每月会得到国家提供的千元孤儿生活津贴用于基础需求。但是,有一个儿童群体,他们的父母一方仍在世,却无法履行监护权,这样的儿童不能被界定为孤儿,得到国家相应资助,他们被称为 “事实孤儿”。杨宁提到,儿童村也会少量招收事实孤儿,他们此前大多被寄养在贫困家庭中,每个月只能得到300-400元的补贴。儿童村里的小顺(化名)就是这样一个事实孤儿。杨宁介绍,小顺住在四川的凉山州,爸爸白血病去世,家里举债无法偿还,妈妈为此离家便杳无音信,只剩下姑姑抚养小顺。但姑姑生活拮据,是当地民政系统界定的贫困家庭,加之姑姑有自己的3个孩子要抚养,小顺就此获得了进入儿童村的资格。
那么,儿童村的运营费用谁来出呢?小记者了解到,公益组织里的工作是一个有岗位、有收入的长期职位,而志愿者更多是无报酬的临时岗位。公益不等于无酬。中国SOS儿童村目前的运营经费来源多元化,村子工作人员费用由国家承担,孩子的费用由助养人捐赠、孤儿津贴、企业捐赠多个来源构成等等,中国SOS儿童村协会与2017年成立,也在致力于对外宣传,让更多的人了解儿童村。
杨宁表示,希望这次新京报小记者的采访能让更多人关注儿童群体,为曾经失去家庭关爱的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改变贫困儿童命运,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形成合力,让更多SOS儿童村的妈妈和孩子展露笑颜,为他们带来更美好的未来。
背景:
国际SOS儿童村起源于二战之后,战争导致了很多失去父母的孤儿和很多失去爱人的女性,创始人奥地利籍赫尔曼•格迈纳尔博士将这两类人聚集到了一起,成立了国际SOS儿童村。中国SOS儿童村是中国政府和国际SOS儿童村组织合作的公益性机构,第一个儿童村于1985年在天津建立,由奥地利科学院名誉院士赫尔曼・格迈纳博士出资,中国民政部管理。至今一共建立了十个村,抚养了3137名孤儿,平均分布在全国十个城市。东部地区多以收养汉族儿童为主,西部地区如乌鲁木齐、拉萨、成都等儿童村则以少数民族儿童为主。
新京报小记者在中国SOS儿童村协会
新京报小记者 黄珊 人民大学附属小学 于和润 北京实验二小白云路分校 段嘉真 北京西中街小学 刘坤芪 北京市通州第二中学 李琦扬 北大附中实验学校
记者 冯琪 编辑 刘洋 校对 柳宝庆